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房价有哪些影响?
但在此过程中,一些乱象也不可避免地出现。
今年第二季度,部分热点城市出现房价过快上涨的现象。由于一二手房价“倒挂”,一些新房项目开盘时受到热捧,并使得恐慌情绪在一定程度上蔓延。同时,部分二手房源的挂牌价提升,也推升了交易价格。
因此,从7月开始,监管层和各地方政府频繁出台调控政策,加之货币政策从宽松变为中性,市场很快出现降温。根据中原地产的统计,今年7月至11月,各地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次数分别为32次、32次、35次、22次、33次。
到年末,房地产市场已出现“价稳量升”的平稳态势,但一些热点城市仍然偶有“火花”。比如,深圳一度出现投资氛围浓厚的现象,广州的二手房价涨幅则在11月领跑70大中城市。
租赁市场的“强管控”时代
事实上,年末的楼市调控频率并未下降,规格反而再度提升。11月4日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提“房住不炒”,被认为是现有调控基调的延续。这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连续三年提及“房住不炒”。
张大伟向表示,这说明未来楼市政策将继续打击投资投机,保护真实的居住需求。监管层赋予各地“因地制宜”的灵活性,即便政策有所微调,也会向着有利于刚需的方向。
此外,会议首次明确提出,“要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贝壳研究院首席分析师许小乐向表示,2020年在货币政策宽松背景下,资金不可避免地外溢到房地产市场,大城市更是成为资金趋之若鹜的“高点”。大城市住房供需矛盾大,房价过快上涨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人口流入形成阻滞作用,不利于城市发展,所以监管层将解决大城市住房问题提升到重要战略地位上来。
他认为,解决大城市住房问题也要注重“因地制宜、多策并举”。总结2020年下半年以来多地的调控经验,政策将不仅对需求端进行限制,也会通过增加住宅用地供应,建设人才房、租赁房等供给端的手段,以及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等政策,来平抑市场波动。
多数受访者认为,经过多年的实践,如今的楼市调控“组合拳”手段丰富多样,政策部门对市场的监测能力和感知力更加敏锐,操作也更为从容。在现有的政策框架下,房地产市场将继续维持平稳运行,量价不会有大幅波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