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剩产能 地方政府应发挥更大作用
“当前船舶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十分严重,但是开展去产能工作的进展不是很大,速度也不是很快。”金东寒开门见山地指出了我国船舶工业在开展去产能工作中面临的“窘境”,当前有很多“僵尸”船企、船台(船坞)仍然存在,一旦有订单的话,又会死灰复燃。
金东寒表示,之前我国公布的造船产能在8000万载重吨左右,但是实际上可能更高。2015年,全球承接新船订单量为9646万载重吨,而我国船企新接订单量为2916万载重吨,大量船企没有接到新船订单。
虽然一些企业很早就转型进入海工行业,但是油价的下跌也使他们遇到了很大的危机。在中国现有的造船产能中,很大一部分属于低端产能,液化天然气(lng)船、海洋工程装备等高端产能严重不足。金东寒认为,如果船舶行业再不加快去产能的速度,除了低价竞争的影响外,在安全、质量方面也存在着很多隐患,这将给我国船舶工业带来严重伤害。
当初,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发展船舶工业,提出了很多优惠条件,让很多企业家有了赌徒心理:赌赢了,几年就能收回成本;赌输了,地方政府和银行买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产能过剩的温床。因此,在当前船舶行业去产能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应发挥更大作用,把有限的资源腾出来,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工作,推动船舶工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