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七夕节在当代又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七夕节别名多多
七夕节除了被人们称为乞巧节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别称,包括双七、星期、巧夕、女节、兰夜、小儿节与穿针节。你都知道它们的来历吗?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双七,也称重七。
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于满天飘香,故称。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