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都能盗刷,还有什么网络支付是安全的?
事实上,关于网络支付安全的案件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前不久,国内某商业银行多名用户银行遭盗刷事件让许多人感到震惊。其中一位受害人本身就是某宝支付架构师,在谈到受骗经历时,该用户表示,“我对我手机的状况、电脑、钓鱼网站、伪基站等非常了解,对木马病毒也有研究,所以支付安全问题发生在我身上,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这起支付安全事件发生在2015年10月20日,该名受害人先后收到4条银行微信公众号发来的交易提醒。他的银行储蓄账户被人用网银分4次、每次5万元总计转走了20万元人民币。
损失无人赔偿,蒙受损失只能自认倒霉
蒙受巨大损失的受害人将该商业银行告上法庭,不过在审理过程中,银行方面认为自己没有过错,不同意赔偿。在该银行的查询系统发现,该案涉及的转账汇款均是通过该银行网络平台上的个人银行大众版进行的操作,且确曾给银行备案的手机号发送过验证码。
警方调查发现,受害人的手机可能曾经中过木马病毒,木马病毒通过“关键词”进行拦截,比如犯罪分子设置的“关键词”是“验证码”,凡是短信中带有这个词的,就全到了骗子那里。所以受害人根本收不到验证码,钱就被犯罪分子偷偷的提走了。
然而真相被查明之后,赔偿问题依然得不到有效解决。自己的钱存在银行卡里,却突然不翼而飞,难道所有的损失都要由自己承担吗?这看起来极不合理的逻辑却成为大多数支付安全受害人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在银行卡遭盗领一案中,由于案件细节不完整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受害人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支付便利不能以支付安全为代价,要便利也要保险
对于如何有效保障支付安全,必须得到所有用户的关注,用户在日常支付中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保管好账号、密码和网盾,不要相信任何套取账号、网盾和密码的行为,也不要轻易向他人透露您的证件号码、账号、密码等。密码应尽量设置为数字、英文大小写字母的组合,不要用生日、姓名、地址等容易被猜到的内容做密码,以提高密码保护的强度。
其次,认清网站网址,避免陷入钓鱼网站的卷套。在进行网上支付交易时,在输入卡号和密码的页面上,请确认浏览器地址栏里的银行网址是否正确。
第三,确保计算机系统和手机安全,定期下载并安装最新的操作系统和浏览器安全补丁。安装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并及时升级更新。长时间无人操作电脑时,中断计算机网络连接或关机。
第四,可以选择投保支付险。目前市场上已出现了部分保费超低、保额超高的支付安全保险产品。比如凤凰金融的壹账保,可以有效保障个人名下的第三方支付账号及银行卡资金安全,最高可保100万,而且不限赔付次数。有了这份保障,才算是真正的后顾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