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息 央行降息对股市有影响吗?
至诚财经网最新消息,央行刚不让瞎预测流动性、银行就“降息“!
短线影响A股的因素主要看内部,海外通胀、美联储收缩量宽预期都在预料之内,A股市场消化很快,甚至不太Care。
近期基本上一直是沪弱深强格局。6月18日,创业板继续震荡反弹接近新高。而市场热点已形成了大科技板块为主线,内部细分概念之间此起彼伏的轮动。可以说是华为疯完、半导体疯,锂电池疯,
华为鸿蒙、华为AR、新能源车、军工、湾湾芯片涨价、神舟12、自动驾驶等科技题材消息不断,还不是有政策背书(高层明显把产业升级、科技自主作为了下半年重头),为成长概念的炒作提供了较好的催化剂。
而白酒又到了高处不胜寒的境地,涨一天跌一天的走势说明资金在做自我选择和内部博弈,暂时不宜跟进了。
大宗商品在美联储收水预期下,阶段性顶已明(5月10号),降温明确,虽然铜等有色品种受供应的影响更大,未来仍不排除再受催化,但周期股短中期已不太可能再成为主线之一。除了煤炭股之外,多数品种只有博弈超跌的机会了。
因此,短中期都强调继续维持“轻指数预期、重结构机会、偏科技成长”的观点。
但科技概念持续力也有长有短,其中芯片股除了消息催化,还有超靓业绩托底,市场预期信心最坚定。其次是新能源车产业链,正从炒信心逐渐向有业绩改善预期过度。不过,即便芯片概念现在也并非高枕无忧。数据显示,与近期半导体板块大涨相反,半导体ETF份额却遭遇大幅赎回,近三个月,流出资金超百亿。数据显示,6月17日,半导体ETF遭净赎回8.26亿份。6月18日,半导体板块表现依然较为强势,资金流出态势不减,半导体ETF遭净赎回4.18亿份。
而大部分科技概念还是短炒概念。尤其鸿蒙概念,随着润和软件被特停,鸿蒙概念短线面临较大退潮的概率。考虑到复牌后市场环境的变化,大概率会出现资金在复牌后就立即夺路而逃的可能。反正,润和的辉煌之路大概要终结了。
当前科技主线最大的风险还是在于,随着市场能想到看到的科技题材几乎都被炒一遍后,还有哪些新鲜的题材能接棒?
我们认为,对科技股也应该侧重于业绩可持续的板块或个股,否则轮动会非常快不好把握。
另外,进入6月底,除了博弈科技题材外,也要开始提高对中报业绩的关注,立足业绩和估值的匹配度。我们注意到,中信证券、民生证券等多家券商周末都发布研报称:以全年节奏来看,年中到三季度可能是指数层面的高点,因此目前的中报窗口期可能是今年剩余时间最好的投资窗口。风格上建议弱化周期,而科技会继续延续,但消费在估值消化后值得中长期布局。短期需要注意的是节奏上要高低切换,历史经验表明,7月份A股领涨板块往往和6月份相关性较小。
当然,虽然我们认为短线A股主要受内因影响,但本周外部依然有关于货币收缩的干扰需要注意。因为即将于本周五公布的美国个人消费支出数据中包含了美联储最密切关注的PCE通胀指数。而市场预期,5月PCE物价指数应该反映出和5月CPI一样的情况,即物价在飙升。“PCE物价指数将和5月CPI一样,显示相当强劲的月环比增长。”在此背景下,虽然点阵图表明美联储预期2023年会加息两次,但期货市场价格表明,投资者预计明年可能有一次甚至多次加息,而2023年年底前至少有4次加息。简单说,上周,美联储“刻意释放‘加息压力’”给市场“提个醒”,全球市场一片风声鹤唳,但本周又要继续承受“不确定性”。
央行主管报纸警告“没根据的流动性预测可以休矣”的深意?
这是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发表的评论。主要内容是以此前市场对5月份流动性可能边际收紧的猜测,却最终被证伪为引子,告诫一些媒体和分析机构不要一天到晚对货币政策和流动性预期搞捕风捉影的所谓预测。而尽管似乎说的是“已经过去”的事,但央行显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隐约也在警告分析机构“不要再无端预测未来的流动性预期走向”。
毕竟,相比5月份的流动性趋紧预期,6月底才是历年来市场最喜欢猜测流动性会显著收紧的时候(季末轧账等因素造成的客观波动),央行此时发出这种警告,不排除也是意在平息市场对6月末流动性收紧的猜测的。这对A股市场是好的信号预期。
事实上,这个周末不少机构都在吹银行“降息”,主要是多家银行近日向分行下发调整存款利率授权管理的通知。调整幅度最大的是工商银行某分行,三年期大额存单从3.85%直接下调到3.25%,调整幅度达到60个BP!此外,一年期、两年期存款产品也将全部下调利率。
虽然这其实只是一种结构性的主要指向存款利息的调整,并非是全面降息。对大额储户不是好事,但中长期利好股市,因为资金没地方去,大A自然是最受益的。
从板块的角度,利率下调对银行构成直接利好,对券商地产也带来提振,本周大金融或有不错的表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