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临期食品行业发展前景及市场规模调研分析
临期食品发展现状、临期食品市场竞争如何?据淘宝联合科普中国发布的《临期消费冷知识报告》,每年有210万人在淘宝平台挑选临期食品。据了解,不少网店打出了“临期特卖”“特惠一折起”“裸价折扣”的名号,有大店的订阅数甚至高达205万。
2022年临期食品行业发展前景及市场规模调研分析
临期食品是指在保质期限内,但已经进入临界期的食品。临期产品中的一个重要品类即为临期食品,工商局对临期食品有明确界定,并要求食品经营者对即将过期的食品应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临期产品通常包括加工食品、粮油调味、生鲜、日化和宠物产品。
中国临期食品产业链可以分为上中下游三部分,其中上游主要负责食品供应,包括超市、卖场和便利店等大量出售食品的场地。中游负责商品销售,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渠道,其中线下主要是由大型超市和专业的上品折扣店销售,线上包括专卖和大型电商平台等。而下游就是个人和企业两类客户。
临期食品线上销售渠道主要为购物平台和独立APP,线下销售渠道主要分布于超市和食品折扣店,大众消费者偏爱在线下门店购买临期食品,2021年中国消费在线下门店购买临期食品占比约为55.2%。
国线上临期食品发展历史较长,线下临期专营店铺在后疫情时代才开始兴起。线上渠道中,临期食品主要分布于各购物平台,如淘宝、京东和拼多多。除此之外,临期食品线上渠道还包括微信群,独立APP如好食期、甩甩卖等。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公布《2022-2027年中国食品行业深度发展研究与“十四五”企业投资战略规划报告》显示
在消费者调查中,超过4成消费者表示愿意购买并向身边的人推荐临期食品,而有26.8%的消费者则明确表示不愿意。临期食品虽然被定义为临近保质期限,但实际上按照相关定义,临期食品与保质期限之间还有较长一段时间,因此属于性价比较高的选择,在未来也将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届时随着市场接受度的升高,市场将获得长足的发展,市场总量也将进一步提高。
消费者的年龄与购买临期食品频率负相关,因临期食品主要为休闲零食,符合年轻消费者购物习惯。而消费者不愿购买临期食品的主要原因是认为临期食品不健康,其次是口味欠佳,未来临期食品行业需加强消费者教育,以让消费者放心为市场营销目的。目前中国购买临期食品的主要是21-30岁人群,多次购买和偶尔购买人群分别占比64%和65%。
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临期食品的市场规模达到194亿元,2021年突破200亿元不成问题。预计在接下来的5年时间里,临期食品市场将加速增长。
在欧美市场,售卖折扣食品的连锁超市业态有着成熟先例,但目前国内临期食品行业暂无大型公司,主要为一些新兴的、利用电商平台发展的连锁店铺或APP。而经历了市场扩张期之后,行业竞争渐趋激烈化。因此,如何找寻一个行之有效的突破口,将成为临期食品行业关注的焦点。
零食行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呈现“快、广、多、变”的特点,成为未来快速消费品临期食品市场中最具前景、最具活力的行业。随着我国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临期食品已经进入了产业化运营的阶段,有完善的产供销一体化供应链支撑,而产能增加的同时也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库存积压,因此临期食品也将迎来新的发展节点。
临期食品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临期食品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临期食品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
未来行业市场投资前景如何?想要了解更多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食品行业深度发展研究与“十四五”企业投资战略规划报告》。报告对行业相关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洞察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评估行业投资价值、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行业投资决策者和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