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参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2022年人参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随着国家“天保工程”的实施,政府对人参林业用地资源严格控制,毁林种参的规模越来越小,林下种参是走出毁林种参困境的有效途径,开创了人参产业化的新道路。但是,野山参受多种条件如林地资源、种子资源的制约,短期内产量、规模不会明显增加和扩大。
人参行业产业链的上游主要为人参种植业,主体为参农及人参种植企业;中游为人参加工企业,主要包括人参初加工企业及人参深加工企业;行业下游为人参的流通与销售,主要包括中药企业、人参产品消费者两大类,其中中药企业将人参作为药品原材料,消费者则直接使用各类人参用品,包括人参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
目前,中国有近2万家从事人参种植、加工和贸易的涉参企业,但却是典型的小而散,没有一家大型、著名品牌的龙头骨干企业,以致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只能依附于韩国等外资企业或强势品牌。虽然中国人参产量占世界的70%以上,但是,中国人参总产值却只占世界人参总产值的很小一部分。中国人参的产量与产值相差十多倍。如此现实,便形成了中国人参“高生产量、高出口量,相对低产值”的格局。目前,中国人参出口到韩国,经过加工后售价是进价的十倍以上。
由于野山参生长周期长,同时受地域性影响,参企和林企各自为战,不能有效合作,造成了规模小,产量低,管理手段落后等现状。林下种植人参是人参产业化的一个必经之路,但目前种植环节的现状是参农在自家承包的山林里小规模零散种植,管理粗放,基本以出售初级产品为主,没有品牌,在市场定价权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
组织培养技术对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由于任何植物的离体细胞在人工培养下仍具有合成药物成分的能力,可通过调节培养条件有效地提高其含量和质量,并且具有低农残、低重金属含量等特点。野山参组织培养物或许可以作为野山参的替代物,以进一步开发食品和日化产品。我国在人参属药用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的工业化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的来看还处于探索阶段。
想要了解更多人参行业详细分析,请点击查看中研普华《2022-2027年人参市场发展调查及竞争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