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复合材料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航空复合材料行业发展前景
目前在国内的航空复材零部件生产过程中,铺叠环节高度依赖于手工作业,操作风险较高,材料利用率较低,且无法应用于超大部件。目前国内的自动铺丝铺带设备的应用较少,相比国外复材零部件的自动化水平偏低。
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材料,以微观、介观或宏观等不同的结构尺度与层次,经过复杂的空间组合而形成的新型材料。目前,航空复材零部件制造业所使用的复合材料主要为碳纤维增强的树脂基复合材料。
航空复合材料是由多种材料层面组合而成的,在冷热不均的环境中,各个组成材料之间的温度承受度不同很容易引起部件损坏等情况的发生,因此随着复合材料在通用航空中应用的增加,航空复合材料维修市场已形成一定规模。
航空复合材料行业竞争
目前航空航天工业仍专注于高速的航空结构制造,某些类型的飞机——如公务机、通勤喷气机,将以较低的产量制造,这类飞机可以从更有效地使用复合材料过程中受益。这也是“洁净天空”(Clean Sky)计划中一项名为OPTICOMS项目的重点。该项目由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牵头,法国科里奥利、法国Techni-Modul工程公司(TME)和西班牙Danobat公司参与其中。
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限于尾翼、鸭翼等次承力结构上,用量占结构重量的比例在10%以下;在新一代军机上,复合材料主要应用在机翼、鸭翼、尾翼、垂尾、中机身壁板、腹鳍、武器舱门等处,用量达到结构重量的约19%。预计随着相关复合材料和结构材料技术的突破,未来国产军机将在机翼、机身等主承力结构上更多地采用复合材料,用量占比将提高到25%左右。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7年航空复合材料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分析:
从发展潜力来看,航空复合材料的发展是研制生产航空产品的物质保障,针对现有复合材料,相关维修技术仍在不断发展,新的维修技术能让现有复合材料的维修更为快捷,设计更加合理;同时,随着新的航空复合材料的问世,相应的复合材料维修技术也将不断推出;另外,随着中国C919等大飞机的量产,更多的航空复合材料维修本土化需求将被释放。
波音787和空客A350中使用的复合材料占单机重量的50%以上,它们也代表着复合材料在主承力结构中应用的里程碑。然而,对这两型飞机的需求的不足抑制了市场对用于制造飞机的复合材料——包括纤维、树脂、胶粘剂等材料的需求。此外,由于航空复合材料供应链相对比较集中,因此对于需求端的这种变化非常敏感。在这种现实条件下,新冠疫情爆发对服务于航空复合材料行业的材料供应商和制造商来说充满挑战。
想了解更多关于行业专业数据分析,请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院出版的报告《2022-2027年航空复合材料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热点报告推荐:
《2022-2027年中国航空复合材料行业供需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