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农产品出口情况与供需形势分析
2022中国农产品出口情况与供需形势分析
农产品是指农业中生产的物品,如大米、高粱、花生、玉米、小麦以及各个地区土特产等。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了21.7%。其中,水产品出口725.2亿元,增长了14.9%;蔬菜及食用菌出口377.9亿元,增长了5.5%;罐头出口137.5亿元,增长了55%。主要农产品出口均保持了稳定增长。进口方面,上半年我国农产品进口7360.7亿元,同比增长了5%。其中,粮食进口2724.8亿元,增长了16.6%,占同期我国农产品进口总值的37%;肉类897.9亿元,下降16.4%;水产品540.8亿元,增长了34.1%。
中国粮食产能稳定提升,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10年再上一个千亿斤新台阶,2021年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3657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此外,品种更加丰富多样,棉油糖胶稳定发展,肉蛋奶、水产品、果菜茶供给充裕。品质持续优化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越来越多绿色优质农产品摆上百姓餐桌。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农产品行业供需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显示:
近期,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全线下跌,从能源到工业原料再到农产品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回调。铜价已经由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的高点累计下跌超过30%,跌回2020年底的水平,原油价格也下跌超过10%。
受原油价格大跌拖累,农产品价格暴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小麦和大豆期价12日全线下跌。
当天,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市场交投最活跃的12月合约收于每蒲式耳5.865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下跌42.5美分,跌幅为6.76%;小麦9月合约收于每蒲式耳8.1425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下跌42.25美分,跌幅为4.93%;大豆11月合约收于每蒲式耳13.43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下跌62美分,跌幅为4.41%。
受需求担忧影响,国际油价12日重挫逾7%。美国玉米、大豆和小麦期货周二均大跌,此前美国农业部上调了主要农作物供应预估,令本已受到美元走强和能源价格下跌影响的谷物价格承压。
报告将对美国2022/23年度玉米期末库存的预估上调至14.7亿蒲式耳;大豆期末库存下调至2.3亿蒲式耳;小麦期末库存则上调至6.39亿蒲式耳。
在产量方面7月报告将对玉米单产的预估提高至创纪录的177蒲式耳,且由于美国玉米种植面积增加40万英亩,报告将2022年美国玉米产量预估提高了4500万蒲式耳。
而在大豆方面,报告维持对美国大豆单产预估为每英亩51.5蒲式耳,将2022年美国大豆产量下调1.35亿蒲式耳,将2022/23年度大豆出口预估下调6500万蒲式耳。
此外,报告预计美国春小麦和杜兰小麦产量合计为5.8亿蒲式耳,高于去年的3.31亿蒲式耳。预计2022/23年美国小麦出口将增加2500万蒲式耳至8亿蒲式耳。
全球范围内,报告将2022-2023年度全球玉米期末库存从6月预计的3.104亿吨提高至3.129亿吨;将全球大豆期末库存从1.005亿吨下调至9960万吨;将全球小麦期末库存从2.668亿吨上调至2.675亿吨。
《2022-2027年中国农产品行业供需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