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乳制品产量连续八年居全国第一 乳制品行业市场分析
河北省乳制品产量连续八年居全国第一
据介绍,奶业大省河北2021年乳制品产量达397.6万吨,连续八年居全国第一。据介绍,河北自2019年实施《河北省奶业振兴规划纲要(2019-2025年)》以来,支持新建扩建奶牛养殖场370家,新增奶牛近30万头,2021年奶牛存栏达135.2万头;新增生鲜乳产量110多万吨,总产量达498.4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9%,扭转前十年徘徊不前的局面。支持653家奶牛场升级改造、490家奶牛场智能化建设,奶牛场智能化率90%以上,居全国第一。
下一步,河北省对标“四个世界一流”,进一步加快奶业振兴的步伐。主要做好加强项目建设、夯实奶源基地、壮大加工企业、做强奶牛种业、提升品质品牌五方面工作。
推动伊利集团投资150余亿沧州奶业项目、蒙牛投资12亿丰润三期项目、“认养一头牛”投资6亿元故城乳制品加工项目、君乐宝18个家庭牧场项目、朴诚牧业投资5.5亿丰宁万头牧场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2022年共计实施亿元以上奶业项目19个,总投资214亿,当年投资80亿。
持续建设坝上燕麦、平原青贮玉米、黑龙港苜蓿三大饲草基地,重点扩大优质苜蓿种植面积。每年建设10吨以上高产奶牛核心群30个以上。
乳制品行业市场分析
作为我国食品安全的代表性产业之一,乳制品行业在过去数十年间历经跌宕起伏。随着工业化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居民消费的持续升级,在国家政策清晰的扶植导向下,我国乳制品消费市场逐渐呈现多样化态势。从产量来看我国乳制品供给,2015-2019年我国乳制品供给能力不断提高。我国乳制品产量整体呈波动态势。2019年,我国乳制品产量为2719.4万吨,同比增长1%。2019年,我国乳制品销量为2711万吨,同比增长1.12%。我国乳制品供需基本平衡,产销率保持在98%以上。2019年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出口量为5.44万吨,出口金额为4.31亿美元,增长了约8倍左右,增幅较大。表明我国乳制品供给能力较强。
随着消费升级的到来和国民健康意识的日益普及,人均乳制品消费量逐渐提高,乳制品消费结构发生转变,消费者的多样需求为乳制品市场注入新的发展动力。数据显示,自2018年来中国牛奶产量持续增长,2021年牛奶产量达3683.0万吨,同比增长7.1%;2021年中国乳品进口量达394.7万吨,同比增长18.5%。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乳制品进口额达138.3亿美元,同比增长13.9%,进口需求庞大。2022年1-5月,全国规模以上乳制品制造企业产量达到1242.7万吨,同比增长0.9%。近年来国内奶粉、奶酪、炼乳等干乳制品的产量与进口量持续增长,同比增速显著高于液态奶,在乳制品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年上升。
2016-2021年,中国乳制品零售额的年均复合增速为4.2%,2021年实现4425亿元。据《2020中国奶商指数报告》,疫后民众健康意识提高,乳制品提升免疫力成为共识。疫情期间56.4%的公众增加了乳制品摄入量。伴随饮奶意识及饮奶人群渗透率提升,预计到2024年我国乳制品零售额将突破5000亿元。但是根据《2021中国奶商指数报告》,目前仅有30.5%的公众达到乳制品摄入量标准,仅有3.6亿人坚持每天摄入乳制品。2021年我国人均牛奶消耗量为10.04千克,而同期日本、美国、英国分别实现32.13千克、63.08千克、92.07千克,渗透率空间广阔。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2022-2027年中国乳制品行业市场全面分析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分析
伴随着消费升级的浪潮,乳制品消费也呈现出高端化趋势,半数以上公众倾向于购买价格更高、功能性更强的乳制品,“品质保障”则是高端乳制品最大的吸引点。我国乳制品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者需求将是影响未来行业布局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国内人均乳制品消费量对比欧美等发达国家仍有距离,乳制品消费结构以液态奶为主,乳制品市场主要定位为基础营养品。消费升级的到来和国民健康意识的普及,将为乳制品市场注入新的发展动力,高端化、健康化、功能化的乳制品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低温化将成为未来乳制品消费的重要方向
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升,其对乳制品消费品质和种类的要求不断提高,从原来单一的常温纯牛奶逐步发展为常温纯牛奶、常温酸奶、低温鲜奶、低温酸奶、含乳饮料等多个品类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为满足消费者对于更高品质产品偏好,近年来乳制品企业围绕着巴氏杀菌产品、低温酸奶等产品进行产品升级的高端化发展。随着乳制品消费理念的不断提升,以及食品领域冷链建设的加快,我国巴士杀菌产品、低温酸奶的消费占比正不断提高,未来有望成为液态乳市场的主导产品。
想要了解更多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2-2027年中国乳制品行业市场全面分析及发展趋势调研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