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跌再跌、不见回升 如何远离那些令人“痛苦”的基金?

2023-07-17 14:00

  A股再次进入震荡阶段,板块轮动频繁,今天涨、明天跌成为常态。有些小伙伴持有的基金近两年来一跌再跌、不见回升,拿着十分痛苦。

  你是否也经历过这种痛苦,却不知该如何摆脱?我们今天就来聊聊基金的“痛苦程度”,看看为什么有些基金格外令人“痛苦”?投资者又该如何远离那些令人“痛苦”的基金呢?

  什么样的基金拿着让人痛苦

  我们可以用基金的“痛苦指数”来衡量基金给投资者带来的痛苦程度,所谓基金“痛苦指数”,是一项用来衡量基金回撤给持有人带来的痛苦有多深、痛苦持续的时间有多长的指标,也是欧美成熟市场的机构投资者非常重视的一项指标。“痛苦指数”考虑了三个维度:

  一是损失的频率,也就是一段时间内基金出现大幅回撤的次数,能够衡量基金下跌给持有人造成痛苦的频率;

  二是下跌的深度,也就是基金出现大幅回撤的幅度有多大,衡量基金回撤给客户带来的痛苦有多深;

  三是反弹的时间,也就是从最大回撤的地方回到前期高点所花的时间,也可以理解成持有人需要承受痛苦的时间。

  因此,在计算时,痛苦指数也参考了基金的三个数据维度,分别是区间回撤次数、最大回撤幅度以及恢复时间。举个例子,基金A在2022年出现了两次超过10%的回撤,最大回撤分别为12%、15%,回到前期高点分别耗时半个月和两个月,这就是痛苦指数衡量的三个维度。

  如何远离让人“痛苦”的基金?

  了解了“痛苦指数”的含义,我们又该如何运用这个指标,让自己远离那些令人“痛苦”的基金呢?小编这里也为大家总结了四个要点:

  首先,做好预期风险管理。高收益往往伴随高风险,不要只看历史收益的高低,也要看过往的波动情况,所以我们要正确衡量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偏好的基金。如果你只能承受20%以内的亏损,那就选择历史最大回撤在-20%以下的基金;如果能够承担40%以内的亏损,那么选择基金的最大回撤也可以相应放宽松一些。这样就不至于在阶段性大跌后恐慌,也不至于难以忍受回撤就割肉卖出。

  第二,慎重挑选基金。选基金时,切忌“偷懒从众”,除了要选择合适的基金经理之外,还要学会运用早播间提到过的各类指标,包括夏普比率、波动率、年化收益率来综合衡量;同时,在衡量基金风险时不仅需要关注最大回撤、波动率等指标,还可以对比两只备选基金的痛苦指数,也就是刚刚说的下跌阴影区的面积,远离那些看起来回撤幅度不大、实际上却在持续震荡、反复下跌的基金。

  第三,通过构建基金组合的方式降低波动。我们都知道,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建一个多资产、多类别、多风格的基金组合,能更从容地应对市场震荡。通过大类资产配置、分散投资来降低组合的波动,将收益与亏损都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才能减少持有基金的痛苦。

  第四,长期持有或坚持定投市场短期涨跌、行业“黑天鹅”谁也无法预测,如果短期表现差就选择“割肉”那就会造成实际亏损,而长期持有或许就能熬过痛苦阶段、迎来新的高峰。

  (文章整理自华夏基金

(责任编辑:93)

相关推荐

A股又跳水!还要调整多久?艰难时刻基民如何应对?

5.5%!中国经济半年报十大看点 事关是否通缩、房地产

私募基金行业“扶优限劣”升级 机构从两方面工作呼应

拓展阅读
快讯
热门文章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