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三年内或成苹果另一核心生产基地 对国内苹果产业链有什么影响?

2023-04-24 14:46

  近来,不少网友在热议,我们下一部苹果手机,会不会是印度制造?印度三年内或成苹果另一核心生产基地,对国内苹果产业链有什么影响?

  按照目前苹果产能转移的速度,两三年内,印度会不会成为苹果另一核心生产基地?苹果产能大比例流出,对我们的苹果产业链企业,是否会产生显著影响?

  一、印度三年内或成苹果另一核心生产基地,消息属实,趋势成立

  早在2022年11月6日,苹果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由于其位于郑州的主要 iPhone 14 Pro 和 iPhone 14 Pro Max 富士康组装厂的疫情限制, iPhone 14 将受到明显减产,客户在订购苹果手机后将需要更长的等待时间。

  国证大数据在第一时间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在第二天的《苹果警告称,因新冠疫情iPhone14生产放缓交货延长》一文中,提醒我们的有关部门和苹果供应链企业,“需要警惕苹果借助疫情做供应链的长期转移”。

  此后苹果的动作很快。

  一是在2022年12月6日,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与美国总统拜登一起,在出席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400亿美元投资的芯片厂开工仪式上,在讲话中表示,苹果将从2024 年开始从亚利桑那州购买芯片,将加强与台积电合作制造芯片。

  二是12月3日《华尔街日报》披露,11月开始,苹果加快了将部分生产转移到中国以外的计划。而苹果公司的下一步规划,就是部分产能转移到印度、越南。并称如果富士康不配合,将减少对富士康的依赖性。鸿海、和硕和纬创三家代工厂,第二天就明确表示,加强印度、越南产能。

  彭博的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印度苹果产能仅占3%,到2023年春季,印度苹果产能已经增加到5%,这三家代工厂则承诺2023年底将这一数字提高到20%。印度增加的产能,就是我们减少的产能。

  三是库克专程赴印度督战印度苹果生产线扩产。4月13日的印度《经济时报》报道称,苹果CEO库克3月份参加完北京活动后,马上奔赴印度拜见莫迪,表示通过与富士康和昌硕的合作,3月份在印度生产的iPhone接近全球产量的7%,并计划在今年将印度工厂的iPhone产量再增加2倍,产值将超过210亿美元。

  四是准备在 2023 年秋,在印度和中国同时生产下一代 iPhone。以前一直在中国生产最新款,印度生产老款。在这两个国家同时开始组装最新一代的iPhone,这意味着印度在苹果产业链中的地位已经上升到与我们同等重要的程度。

  五是库克专门到印度参加了苹果专卖店的开业。并计划将在印度开更多的专卖店。

  六是富士康已累计在印度投资1200亿,计划在印度招聘100万人制造包括苹果在内的电子产品。

  二、跨国企业产业链外移对我国制造业将有较大的影响

  苹果公司发布的2021年度《供应商责任进展报告》,其前200名供应商里,中国大陆厂商共有96家,占比接近一半。

  但从在苹果的产品原材料来源中,美国元件占比高达32.4%,也是元件价值最高的,排名第一。而之后再是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其比例分别为24.8%、10.9%、7.2%。中国大陆(含香港、澳门)的元器件仅占3.8%。

  由此可见,如果苹果决心响应其政府的号召,或者说为了规避未来不可预知的风险,它是完全有能力转移其生产链的!

  苹果2022年全年营业收入为3942亿美元,2022年其产能的90%分布在中国。依据国证(武汉)证券研究院测算的数据,苹果每转移10%的产能,我们将损失350-400亿美元的工业产值和出口金额,损失大约20万劳动岗位。

  2020年中国的出口百强数据显示,郑州富士康、深圳富士康、成都富士康分别占据了第一名、第四名、第五名,还有达丰、昌硕、名硕等代工企业位居前十,可见这些代工企业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至关重要的是,苹果是一家有影响力的跨国公司,其转移产能的带动效应,将会带来更大的损失。

  与此同时,如果苹果、戴尔这些外资企业离开,并在印度、越南等地培育新的产业链,那么中国的产业链不仅将失去客户,还将失去利润,同时还要面临印度、越南等地的产业链竞争。

  更长远的影响是,得益于这些国际品牌的培育,当地的产业链兴起后,也会培育他们的手机品牌、PC品牌,与中国手机、中国PC竞争,影响之大恐怕远超过大家的想象。

  三、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跨国公司产业链外移动向?

  跨国公司主要还是经济组织,其考虑的重点,第一是盈利,第二是稳定。而追求盈利与追求一个稳定的环境以便长期盈利,应该是所有企业的正常选择。

  苹果转移生产线,原因一是去年供应链因防疫受到较大影响,导致不能按时交货,影响其正常经营与盈利;二是中美关系日趋紧张对其稳定经营预期产生不利影响;三是我武统选项对他们稳定预期有较大的影响。

  对症下药,如何保证我们的经济政策的稳定性,经济领域之外的政策不要溢出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保证企业经营不受突发事件的影响,这至关重要。稳定的经营环境,才能留住企业。对外资企业如此,对民营企业也如此。

  其次是要把控好与美国的关系。美国制造业回归是既定事实,我们希望在国际事务上与美国分庭抗礼,展示我们的国际影响力,这也无法改变。但如何将外交分歧与贸易往来区隔开来,这需要我们主动而为,妥善化解。比如欧洲在俄乌冲突之前与美国也有较大的外交矛盾,但总的看,并未波及欧美之间的投资、贸易。

相关推荐

预制菜赛道最新消息:马云预制菜行业再迎重量级人物

楼市优化瞄向“豪宅线” 京沪政策调整预期升温

智能手机产业链在华为、小米等新机带动下出现回暖迹象

拓展阅读
快讯
热门文章
热点专题